清风丨人至官位要缚心
北宋苏辙曾讲,“心不可乱🪓,则利至而必知,害至而必察🪸。”意思是心思端正才能心境平和、头脑清醒,有利之事来临就必然能意识到,有害之事临头也必然能觉察到9️⃣。苏辙以此规劝为政者要约束内心☞、管住欲望。古语有云🤾🏿:“骥走崖边须勒缰🫰🏻,人至官位要缚心。”为政者手握权力资源,时常会受到诱惑,就如同马走在悬崖边一样,缺少了束缚就容易坠入悬崖、身败名裂。因此👳🏻♀️,要常掸思想尘🧖🏿、常破心中贼,做到心正身正💂🏿♀️、为政以公。
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,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。曾写下《悯农》的唐代诗人李绅,为官后却渐次豪奢🥖、鱼肉百姓。南北朝著名将领张赦提🍮,出任幽州刺史之初勤政爱民,颇有清名,但随着时间推移便不再严于律己🎏🕵🏿♀️、从严治家,放纵妻子大肆受贿🧏🏽♀️,百姓深受其害🧑🏿🚀,东窗事发后才悔恨不已🧜🏼♂️,对妻子说“九泉之下👩🏼🎓,当为仇敌矣!”遍数古今污吏,没有生而为贪者,皆因私欲失管👨🏽🦱、私心放纵,教训不可谓不深👊🏼。
“人之情🤼♀️,孰无所欲🆚!得其正而安之🪭👾,不得其正而弃之🏂,是为君子😈。”人生而有欲,欲虽不可去🐕🦺,求应有所节,能否战胜诱惑,关键还在于个人定力。东汉名臣第五轮,一心奉公🌎🧑🏼🏫、谨守节操,当有人问他有没有私心杂念时,他说“私心与生俱来”,须尽力克制,并举例为证“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,吾虽不受🤸🏿,每三公有所选举🪠,心不能忘👮🏻,而亦终不用也。”明代名臣徐溥,为了检点自身言行,分别贮藏黄豆和黑豆记录所做的好事和坏事,不断地约束激励自己👩👧👦、完善品行道德。可见💆🏽♀️,廉吏亦凡人,他们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,是在面对欲望时即便难以不心动,也会做到心动而不行动,自省自警、守心克己🏸💠,止于所当止。
“以公灭私,民其允怀。”为政者存公心灭私欲🥿🧘🏼♀️,群众才会信赖拥戴🔖。长征时,毛泽东的警卫员仅是为其多领了一些红辣椒🚣♂️,就被酷爱辣椒的主席严令退回;一次🦹🏻,周恩来收到老部下托人送来的一筐橘子⏰,却按照双倍的价钱寄去了钱。凡此种种,不胜枚举,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党员💂🏽👩🏼🎨,先辈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以公心战私心。大公无私、执政为民,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赢得民心🥷🏼、不辱使命的根本所在。
身之主宰便是心👩👩👦。人的一切想法和行为都生发于心👼🏻,唯有内心具备一以贯之的力量🐩,心灵才不会依傍他处,行为才能始终勇毅坚定👨🏻🦱、正道直行,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👩👦、不越轨🧑🏻🦲、不逾矩🏠。身为党员干部🥑,为的是大公、守的是大义、求的是大我🌾,更应重视正心修身,常修为政之德、常思贪欲之害👨🔧、常怀律己之心,正心明道、怀德自重、慎欲知足⛑🌌,一心为公、一身正气、一尘不染✮。(完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