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及2016年工作打算
2015年农业园区建设工作
及2016年工作打算
园区处
2016年1月5日
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部署要求,2013年启动农业园区建设以来🤹♂️,我们始终坚持依托优势特色产业,切实加大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🤾🏽♀️,着力夯实基础设施,集聚要素资源,壮大经营主体🧔🏽,带动产业提质增效,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👨🏿🦲、农村加快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,农业园区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“发动机”和“推进器”,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平台。
一🆙🫚、基本情况
一是各级各地对农业园区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化👆🏽,重视程度明显提升。各地切实把农业园区建设,作为产业发展、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🤷🏻♂️,党委政府高度重视,部门密切配合,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工作,奋力拼搏,全省一盘棋,上下一条心💠,齐抓共管、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逐步形成。
二是基础配套建设进展加快🧖🏽♀️,园区的设施条件明显改善♓️。截至2015年底,326个园区累计建成机耕道路1.37万千米🏇🏼,灌溉管网3.3万千米,建成温室大棚1651万平方米🍠,标准化圈舍850万平方米,贮藏保鲜库房245万立方米。园区基础设施和农业装备的大幅改善,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农业功能的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三是资金整合取得实效,财政投入力度明显增强。按照“资金集合、项目集中”的要求🌃,各级、各部门集聚各种资源要素⚜️,整合各类项目资金🤙🏻,加大对农业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🔆。农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501.4亿元,其中,各级各地整合财政资金投入759.2亿元。其中今年完成投资1227.5亿元,财政整合资金投入391.8亿元。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对工商资本💂♂️🐨、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的引导作用🤴💭。促进了政府引导🧑🏻🤝🧑🏻🤴、企业主体、社会参与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形成,为园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。
四是对外开放力度加大,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🥷🏽。全省园区招商引资累计签约项目2491个,签约资金3154.3亿元,到位资金1251亿元,资金到位率39.6%。其中💎,今年签约项目1002个,签约资金1274.4亿元🙋🏼,到位资金451亿元,资金到位率35.4%🧖🏿♂️,为园区建设注入了强劲活力。
五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,产业水平明显提高🙎🏽♀️。3530家企业入驻园区,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80家,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1955家;培育农民合作社3633家,社员59.4万人,园区从业农民431.1万人,占全省农民数量的五分之一🛻,其中企业和合作社聘用215.3万人(次)。园区内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,提高农业装备水平🐿;加大贮藏保鲜🚵🏿♂️、分级包装、冷链物流等产后配套设施,农产品商品化生产水平大幅提高🧿。
六是经济效益逐步显现,商品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。建成种植基地1123万亩💆🏼,完成“三品一标”认证2099个、面积607万亩;农产品产量1464.8万吨。出栏猪👩🏽⚖️、牛、羊891万头(只)💂🏿,禽1.15亿羽,鱼5.6亿尾,全省园区实现总产值1770.1亿元🦸,总销售收入1317.2亿元。显示出园区越来越强的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能力🤶🏻,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🚏。
二💇🏻♂️、主要做法
(一)加强园区管理指导和服务♻️。一是加强园区绩效管理🐇。组织开展园区绩效考评和省级园区申报认定工作,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从213个发展到326个,其中🧋,明确75个省级重点园区👋🏼,并对213个园区中后十进园区提出黄牌警告。采取以绩效管理达到鼓励先进、鞭策后进的目的。另外,还将21个生态功能县和10个后进县把农业园区建设指标纳入全省经济工作考核评价⛹🏽,发挥目标管理“指挥棒”作用🏃♀️🥙,充分调动各方推动园区建设积极性。二是强化目标任务管理🤹🏿。年初🎴,制定下发《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5年工作方案》(黔府办函〔2015〕41号)🐙,明确了园区建设年度工作的主攻方向、发展思路和重要措施🧛🏽,并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和各市州,为各牵头指导部门和市县推动园区建设发展工作提供了工作指南🛀🏼👨🏿🍼。三是强化工作部署推动。组织召开全省农业示范园区观摩推进会,坚持把观摩学习作为抓园区工作的重要方法👳,相互借鉴🎅🏻、取长补短,加大工作安排部署和推进力度⛪️,推动园区建设。四是完善部门牵头指导和挂帮园区工作机制。根据产业类型、工作职能实际🍽,在广泛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《关于公布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015年牵头指导单位的通知》(黔农园办发〔2015〕6号)💸,明确将326个园区分解到省财政厅、省农委、省林业厅、省扶贫办、省供销社、省粮食局、省烟草局等7家牵头指导部门🙎🏽♂️。同时,为加强省农委对牵头农业园区的指导帮助工作🕵🏽♀️,印发了《省农委2015年度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任务分工方案》(黔农办发〔2015〕190号),明确委领导班子成员牵头与部门联系挂帮指导园区,形成长效工作机制。
(二)加大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推进园区建设。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𓀇🧑🏻🦯➡️。安排省级农业园区专项资金1.5亿元,采取以奖代补👩🔬、贷款贴息等形式🙈,集中对75个省级重点园区基础建设、经营主体发展给予重点支持🫏。二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🔘。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,推动各级各部门按照“渠道不乱🧏🏿♂️、用途不变、各记其功、统筹使用”原则,加大项目、资金整合力度,更加聚焦园区建设🚬👩🏿。今年共整合财政投入资金391.8亿元🤚,占园区完成投资总额的31.9%,以交通🤜🏿、水利为重点的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↙️,园区配套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🚜。三是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。积极推动政银园企四方联动合作,进一步优化农业园区建设金融服务环境。通过举办金融对接服务活动,推动园区投资👐、担保、互助融资平台建设🅰️,探索建立银行融资+农业担保+财政贴息一体化服务机制等,推动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,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水平。据初步统计🐰,已有20余个县依托园区建立农业担保平台。
(三)加大招商引资和经营主体培育力度🤵🏻。加强农业园区项目库建设,以举办“2015贵州省农业示范园区招商引资暨项目签约活动”为抓手,围绕园区主平台、主载体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,组织开展农业招商项目库建设🧑🏼🔧,全省共组织推介招商引资项目2104个,投资3340亿元,分别比去年增加15.41%和38.53%🏣。共达成合作签约项目881个🫣🤚🏽,签约资金1615亿元。同时,围绕优势特色产业,强化产业招商,先后在浙江🧚🏼♀️🤦🏼♂️、福建、北京、上海、台湾等14个省(市)和地区,组织开展了茶叶🤾🏿、果蔬等宣传推介和招商活动。通过招商引资加速了企业集聚集群发展步伐,农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和全产业链推进优势不断凸显🤏🏻,农业生产、农产品加工🚇👩👩👦👦、现代物流、电子商务🧑🏼🌾、休闲农业等领域和环节,呈现出多产业🎎、多业态🦸、多模式的发展态势。同时,通过对农业园区招商项目的逐月调度🤭、专项督查和年度考核🧑🏼🦳🤎,强化项目督查落实和跟踪服务🚻,确保了企业入住率、项目签约落地率、资金到位率👨🏻🔬、项目开工和投产达产🧛♀️。
(四)强化农业科技服务。一是完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服务机制。围绕优势产业和企业主体,组建园区专家指导组、专家库,实行首席专家、科技特派员等制度➿,建成农业园区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基地155个,积极引进人才进园区、进企业,形成服务生产、面向市场的人才集聚和保障机制💁♂️。二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。探索资源节约、生态友好、绿色有机、高产高效的发展路径,实施良种良法配套,引进创新🧌、试验示范🐞、集成推广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和肥水一体化、漂浮育苗🧑🚒、膜下滴灌🙋🏽♀️、物联网等先进适用技术,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模式基本形成🚟,园区逐步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广阔平台。三是推进质量安全管理创新。抓好园艺作物标准园、畜禽标准化养殖和渔业生态健康养殖场标准化建设,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,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☝🏻💂🏻♀️,切实加强质量安全认证与监管工作。四是推进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🐨。通过农交会、茶博会等展会活动,加大宣传推介力度,加强品牌建设,拓宽市场营销渠道🧑💻,提升园区产品市场竞争力。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策略,在北京、上海建设了一批农产品展示直销平台,组织大量园区产品进入淘宝“贵州馆”、“黔淘馆”等电商平台,促进园区产品外销。
三、下步工作打算
一是进一步壮大园区规模👋🏽👩🏻🎓。按照省委、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省培育打造1000个以上,力争建成1200个农业示范园区👨🏼🦳,实现乡乡有园区的总体要求,统筹安排部署,合理规划布局👨🏿🦱,发展适度规模🙎🏼,强化辐射配套。结合“十三五”农业发展规划,制定园区建设发展专项规划🦎,明确把规划落实到乡镇村组𓀈,聚焦主体功能和主导产业。注重点面结合🔂♝,以点串线、接线成面,形成各具特色🧎🏻、星罗棋布🧗♂️、百花齐放的农业园区格局。加强县区规划指导🟤,注重衔接配套,实现园区规划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👺、产业专项规划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无缝对接,增强规划的科学性🙇🏼、指导性♣︎。加强园区建设工作规范指导。尽快制定出台《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》,明确规划布局🤽🏼♀️、产业发展👱♂️、主体培育🙆🏼、基础设施🗿、招商引资💨、政策配套🍯、项目建设管理👩👩👧、管理体制机制等规范性措施,推进农业园区规范有序发展。在调研基础上,制定《农业园区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行动方案》,遴选20个产业引领型农业园区开展试点工作,启动实施一批农业园区“接二连三”试点工作🧴。
二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配套👨🏻🚒。在党政领导和联席会议统筹下,加强工作协调,聚集要素资源,形成工作合力。加大财政资金项目整合力度🚶🏻♂️,创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机制,推进农业投融资服务平台、园区诚信体系等建设🖇,优化农业园区金融支持环境,引导金融资本、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。加快推进园区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园区发展条件👨👨👦👦。坚持把农业园区建设与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基础设施六项行动计划🕊、小城镇建设、乡村旅游🧑🏽⚕️、扶贫开发等有机结合,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、高标准农田🧏🏼♀️、土地整治👨🏿🎤、农田水利、机耕道、产业路等项目建设🛎👩🏻🚒。
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。坚持上下联动、多措并举,面向重点区域🤳🏿、依托重要平台🧉、突出关键领域、借力重大活动,深入扎实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。继续抓好全省农业园区招商引资暨项目签约活动。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督查落实,强化项目后续管理和跟踪服务,提高项目签约率、资金到位率🍞、项目开工率🧝🏿、投产达产率👎🏽。以招商引资、招才引智为重点,深入推进与沿海发达地区、对口帮扶城市以及与台湾、瑞士🚵🏼♀️、以色列等境内外合作交流👩🏽🎨。
四是进一步提高园区发展质量。依托园区平台,突出优势特色产业,整合农业、科技👷🏻、教育🤳🏽、园区企业等各方资源,建立完善产业专家库,健全科技服务体系🗄,开展技术合作🗄、基础研究和重大项目联合攻关🥩,尤其加强山地农业机械化研究🕴🏼,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🥞,形成农科教、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机制👩🏼⚕️🙋🏻,不断强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服务🥖,提高农业园区科技水平。同时📐,在发展的过程中🚣🏼♂️,要以生态环保为前提💂🏻、品质建设为重点🤢,在“良种🤠、良田、良法”上下功夫,强化土壤、水源🧑🏿🏭、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,提高“三品一标”认证率💂🏿👩👩👧,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,建设一批标准化的引领型绿色农业园区。以产业为纽带,以技术、市场为重点⚓️,推进园区和经营主体开展跨区域、跨行业🌴、跨领域合作,通过信息共享🌄、资源互换、合作经营👨🏽🍼、产业联盟等形式🤷🏿🏸,整合要素资源🏊🏽♂️,提高产业发展水平🥑。
五是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🙆🏼♂️。加强市场建设😧,推进有形市场与虚拟市场协同发展,支持园区建设产地交易市场👒、分级包装、初制加工、仓储物流等设施,加快建立园区农产品物联网平台,增强产业配套发展能力。以品牌建设为引领👱🏽,坚持市场导向👱🏼♂️,实现生产、加工、流通和消费环节协同发展。鼓励和支持园区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开展农校、农超🚬、农社的对接直销,开展预定配送、连锁经营、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经营,促进产销衔接🏸。积极组织开展北上广深等重点目标市场对接和产品推介活动,努力拓宽园区产品市场渠道🥟。加强优质农产品的认证、宣传和推介,抓好品牌培育和市场开发,确保园区产品既卖得出又卖得好。